1945年8月,随着美国将两枚战略武器扔到长崎和广岛,几十万日本民众变成了“熟人”。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核武器应用在实际战争中随,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代表二战基本结束,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取得了胜利。
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一场亡国灭种的战争,如果日本政府遵从石原莞尔的设想,延缓19年发动战争,作战时间拉长到40年,结局很可能导向邪恶的一方。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高智商低情商不爱洗澡,日本军二代成为战争狂人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是日本政坛著名的激进派,与激进派相对应的是保守派。石原莞尔既不属于激进派,也不属于保守派。
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形容词来形容他的作风,不过此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远超同龄人的智商。1889年,石原莞尔出生在日本鹤冈市,他的父亲叫做石原启介。
明治维新之后,其父在酒田县担任警察,之后又被提拔为犯能警察署署长。石原莞尔有两个哥哥,但兄弟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石原莞尔成为了家里的长子。
到父亲的影响,石原莞尔也被“武士道”精神洗脑,小小年纪他就渴望着征战沙场,向天皇尽忠。
这位军二代在13岁那年考上了仙台陆军幼年学校,石原莞尔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尤其擅长数学、日文、汉语及德语。不过他的体育成绩却很差。
三年后,15岁的石原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他的同学还包括后来的陆军中将横山勇。
这所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其主要科目包括基础军事训练、骑马、武器分解等。不过,石原莞尔对于这些科目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研究世界战争史和哲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所学校期间,他开始接触《法华经》的相关书籍,还向擅长此领域的日本学者进行讨教。
学校读书期间,石原莞尔是老师眼中的异类,他一年到头都不洗澡。由于不讲卫生,身上经常有各种虱子、跳蚤。
一般人看到这些都谈之色变,石原却将自己身上的寄生虫当做宠物,还放在铅笔盒里随身带着。
更加夸张的是,一次老师为了培养同学们以后绘制作战绘图的能力,安排了写生课,结果石原却画了一个大大的男性私密部位,将其光明正大的交给老师。
老师看到这位学生的作品惊掉了下巴,从此之后,石原莞尔就被贴上了怪人的标签。
按照石原当时在学校的成绩是可以排进第一的,学校为了打压这个狂妄的学生,名次被排到了第二。
1909年,石原莞尔以第6名的成绩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后来在朝鲜驻扎1915年,他进入日本陆军大学进行深造。
1918年,他以第二名的身份毕业。石原莞尔精通历史、地理,对中国抱有极大的兴趣。1920年,他被派往中国,刚开始是在汉口的华东派遣军司令部工作。
利用此机会,石原走遍了中国南方的不少省市,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中国的政治非常的失败,1922年石原又被派往德国进修,这次求学经历改变了他整个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制定出蚕食中国的方案中国人民的抗战从什么时候开始?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而1931年发生的918事变则标志着中国的抗战正式开始。
策划这起事件的人正是石原莞尔,通过918事变,以他为代表的日本陆军革新派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
20年代初,石原莞尔去德国进修,他读了瑞典一位学者发表的《论国家》后,对于地缘政治有了狂热的兴趣。
之前他一直思考如何能让自己的国家打开国运,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却始终找不到答案。拜读了《论国家》,石原莞尔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在欧洲继续游历,接触最前沿的军事理论知识,学习地缘政治,提出了《世界最终战争论》和东亚联盟论。这套思想理论非常复杂,也并不是用军国主义思想就可以概括的。
总的来说,石原莞尔所提出的两大观点其核心是建立一套“能替日本,东亚乃至全人类带来幸福的战略构想”。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理想,实际上石原认为想要实现这个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利用中国衰落,推动建立满洲国。
从欧洲回来之后,石原莞尔在1930年9月发布了有关满蒙占领地区统治的研究。5个月后,日军高层就此问题召开了研究会。
此时建立满洲国还停留在初步的构想上,1931年4月,石原莞尔又提出了解决满满问题之战争计划大纲。
大纲中明确表示,日本对美英苏中开战前要占领满蒙,石原莞尔对于满洲国的设想论述围绕着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论述,并且提出了侵华战略设想。
石原莞尔认为,满蒙地区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经济上,都与日本更为接近,日本在占领满蒙的同时,还应该出兵维护满蒙地区的治安和经济。
他的想法后来也成为关东军发动918事变,扶持伪满洲国成立的基础。石原进一步对于伪满洲国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应当借此机会振兴日本工商业,迅速与欧美列强对抗。
还提出要“让日本的工业完全独立”。其次,他提出“以战养战”的基本方针,认为日本海军军费大部分都应由中国负担。
918事变发生之后,到卢沟事变爆发前,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激进派和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激进派认为,以当时日本的实力足以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用军事手段解决对华问题,短时间内逼迫中国投降。
石原莞尔所代表的并不是保守派,而是不扩大派。他认为当时的国际局势,日本不能全面入侵中国,主张利用谈判和协商解决卢沟桥事变。
不过东条英机和石原莞尔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还是要吞并中国。
只不过激进派认为先拿下中国,以此为跳板占领苏联,最后与美国对决,石原莞尔却认为利用伪满洲国作为跳板,先打苏联再攻中国,和美国平分世界。
建议五十年代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打四十年从卢沟桥事变可以看出,最终还是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激进派占了上风。按照这些激进派的设想,积贫积弱的中国短时间内就可以被灭掉,于是他们提出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想法。
特别是淞沪会战之后,全国上下,包括蒋介石对于抗日战争都非常绝望。那个时候,几乎没人能够认为中国可以打赢这场战争。
后来的平型关大捷和太原战役,中国人民死伤惨重却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梦想。1938年6月,教员写的《论持久战》横空出世。
日军已经相继攻陷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地,许多人对于抗战都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最后只能灭亡,甚至还有胡适之流鼓吹投降。
《论持久战》一经发表之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高官人手一份,揭开日本的短板。
就在卢沟桥事变前夕,石原莞尔却提出了另一个制定中国的战略,如今再看这个战略,与《论持久战》几乎是针尖对麦芒。
石原莞尔不同意大规模入侵中国,主张蚕食中国。他认为,日本应该花10年甚至更长时间经营已经占领了东北。
巩固东北的基础上,向北入侵苏联部分地区,向南占领蒙古,这些地方资源丰富,可以帮助日本以战养战。
石原觉得,日本四岛和已经被占领的朝鲜半岛资源太过于贫乏,不足以支撑日本称霸世界的梦想。
只有拿下富饶的远东地区,东三省以及蒙古日,本才能解决后顾之忧,做到真正的崛起。他提出,中国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对手,苏联和美国才是。
一旦与苏联决战,中国东北和蒙古就是日本的战略基地,预计要等到1957年侵略中国的条件才能成熟。
按照石原莞尔的设想,中国的抗战要晚19年。这期间他认为可以用短时间小规模的“惩罚性作战”给南京政府教训,让他们对天皇臣服即可。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这个战略令人心惊肉跳,因为石原的计划解决了日本最大的短板——资源匮乏。
教员《论持久战》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观点: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战线太长,经不起消耗……这也是在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总结出的实战经验。
石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中国不可操之过急,40年时间足矣。
必须承认中国还是有国运在的,日本天皇按照石原莞尔的设想逐步蚕食中国,今天的日本可能真的已经与美国平起平坐,中国早已经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七七事变爆发后,一手炮制918事变的石原莞尔却感叹:此时跟中国打全面战争,我们必定会被拖死。
事实证明,日本打到最后不仅兵源不足,就连制造炮弹舰艇的钢铁都不够了。即便是没有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日本恐怕也撑不过一年。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后,石原莞尔最耿耿于怀的事情是自己居然不是甲级战犯。1949年8月15日,距离日本宣布投降过去整整4周年,石原莞尔带着罪恶的一生去世了。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当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伤痛和经验实在是太多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石原石原莞尔东条英机中国日本发布于:河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